涂層缺陷 |
現象 |
主要原因 |
預防和修正方法 |
流掛 |
垂直涂裝面的涂料向下流,形成局部過厚的不平整表面 |
噴涂不均勻,局部和全面過厚 |
按規定進行噴涂 |
除去流掛涂層,小心磨平,補漆處理 |
稀釋劑過量 |
按技術要求進行稀釋 |
被涂面溫度過高和過底 |
適當的溫度下進行涂裝 |
皺皮和橘皮 |
涂層表面起皺或呈橘皮狀 |
底漆未干即涂面漆,兩層收縮 |
低漆要充分干燥 |
打磨平整后再涂裝 |
一次涂裝過厚 |
注意推薦膜厚 |
干燥劑過量 |
調整干燥劑用量 |
底材溫度過高 |
調整施工時間 |
細裂和龜裂 |
涂物表面呈現裂紋,細小的叫細裂,不見底層,較大的的龜裂已見到底層和鋼板 |
底層涂料未干即涂面漆或底漆過厚 |
待底漆干后再涂面漆 |
除去裂紋部份,重新涂裝 |
底漆過軟,面漆較硬 |
注意配套的正確 |
溫度急降下降 |
對于降溫調整施工時間 |
無機鋅一次涂裝過厚 |
設計干膜厚度 |
涂層缺陷 |
現象 |
主要原因 |
預防和修正方法 |
剝落脫皮 |
涂膜從底材上脫落 |
底材上有油、水、銹等雜質 |
清除表面上油、水、銹 |
剝落部份打磨后重新涂裝 |
底面漆不配套 |
注意合理配套 |
超過涂裝間隔期 |
漆膜要進行拉毛處理 |
底漆油漆未干已復涂 |
控制涂裝最小間隔期 |
被涂物表面過于光滑 |
注意涂裝表粗糙度 |
針孔 |
涂層表面發生針刷過一樣的小孔 |
溶劑混合比例不當揮發太快,成膜物來不及補平空隙 |
調整溶劑和稀料 |
對輕微針孔,用砂紙打磨,反復涂幾層薄漆 |
底材噴涂表面溫度過高 |
適當調整溫度下噴涂 |
一次性涂裝過厚 |
注意推薦膜厚 |
起泡 |
漆膜表面有皰疹小泡,有的含在膜內部 |
在涂裝前激烈攪拌時裹入空氣形成氣泡,不待其消失即進行涂裝,因溶劑揮發太快,表層迅速變稠和表干、氣泡來不及益處 |
油漆攪拌后,放置一段時間,讓氣泡益處 |
用手工砂紙全部磨一下,重新薄噴一度漆 |
涂裝黏度太大 |
調整黏度不宜太大 |
被涂物表面溫度高,溶劑揮發快 |
調整作業時間,增加稀釋劑 |
涂層缺陷 |
現象 |
主要原因 |
預防和修正方法 |
縮孔縮邊 |
漆膜表面分布有圓形露底凹坑,底漆可見底材,面漆可見底漆,邊緣漆膜向中央收縮,邊緣無漆膜或漆膜很薄 |
涂料表面張力大,對底材潤濕性差 |
- |
返工處理 |
- |
對底層進行打磨后噴涂 |
噴涂機械中混有油水等 |
被涂表面進行除油除水處理 |
發粘 |
干燥后的涂層發粘 |
雙組份環氧涂料固化劑未放和少放 |
按照涂料配比進行攪拌 |
輕度發粘可放一段時間,嚴重的應除去重涂 |
低溫時自然干燥后,在強烈陽光下照射 |
避免烈日照射 |
白化 |
涂層表面發白 |
溫度高的時候涂漆或底材溫度過低,致使表面潮濕引起涂層發白 |
注意天氣變化 |
輕度發粘可放一段時間,嚴重的應除去重涂 |
涂漆剛完外面已下雨 |
|
|
涂層缺陷 |
現象 |
主要原因 |
預防和修正方法 |
咬底 |
底層涂料被面漆強溶劑軟化引起脫落 |
面漆溶劑過強底面漆配套不當 |
避免不同種涂料配套 |
返工 |
滲色 |
底層深顏色滲透到面層淺色涂層上面 |
底層涂料未干時即涂面漆,使兩層涂料發生混合 |
等底層涂料干透后再做下層漆 |
滲色的面漆干透后,再涂一層面漆,如底漆使用了焦油環氧漆,可將含鉛粉顏料的漆作封閉后再涂面漆,或者全部返工 |
底面漆配套錯誤,如底漆使用焦油環氧涂料,面漆使用淺色漆 |
更改配套方案 |
粉化 |
涂膜分解,顏料成為細微粉未狀 |
涂料顏料耐候性差 |
改進涂料配方 |
除取粉化層后再做新涂漆 |
- |
- |
安全方面
. 箱體內噴漆時必須要防爆風機抽風和防爆燈。
. 噴涂周圍必須所有工種遠離,不能動明火。
. 箱體內油漆溶度經過測爆合格后,才能進入其它工作。
. 噴漆必須帶口罩和防毒面具防護眼睛。
. 噴涂時必須要拉紅白境界線。
. 夜晚噴涂必須有很好的照明。
. 噴槍口不準對著人體開玩笑。
. 打磨時必須帶好防護眼鏡和口罩。
. 噴砂時請遠離現場,因噴射磨料60-80米/秒會造成人員損害。
. 噴砂時灰塵很大,請不要進入該區域。
. 噴砂噪聲會損傷聽力,請帶好耳塞。
. 必須有牢固的腳手架和護欄才能攀登。
. 如眼睛和皮膚接觸溶劑油漆時,立即將淡水沖洗,嚴重者去醫院。
. 在作業時,感到頭暈,頭疼或酒醉,那么說明你已輕微溶劑中毒了,需要及時離開現場,呼吸新鮮空氣,并接受救護。
|